中國臺灣面板產業近日傳出大量裁員,華映、達鴻兩家面板公司申報解雇千人,成為農歷年前首波裁員的產經海嘯。曾在美國資訊業擔任工程師的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黃紹庭2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半導體及面板產業早就不再是“高科技”產業范疇,蔡英文政府未來若無這樣認知,痛定思痛協助臺灣企業找出經濟活路與方向,臺灣的經濟將非常不樂觀。 中評社報道,黃紹庭為東海大學物理系學士、美國南加大電機碩士。曾任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電腦工程師、美國升陽公司電腦工程師、臺積電美國子公司技術經理,F為國民黨高雄市議員。 黃紹庭表示,全球景氣不好連帶影響臺灣這幾年景氣劇烈下滑,背后因素與臺灣產業是否轉型升級有高度相關。過去60年代臺灣加工聞名,但當開發國家進來搶食加工產業時,臺灣70年代進入科技業產業,當中最有名的就是半導體與面板,簡稱“兩兆雙星”。當然這兩項產業當年也確實達到了一年超過新臺幣一兆的產值。 黃說,但半導體與面板臺灣已經做了30幾年,臺灣并沒有繼續進行再升級。過去他在矽谷待過,但半導體跟面板在矽谷早就不是主流,F在矽谷的主流是生物科技,是軟體軟件等產業,當臺灣沒有研發能量時,如何在產業上進行升級、進一步與世界進行連結?黃認為是未來政府要去努力的方向。 黃紹庭說,臺灣既無強大研發能量能與美日等國拼比,或創造另一項產業時就應該跟世界市場與工廠進行結合。黃說,現今的大陸擁有最大的生產工廠與市場。黃希望蔡英文上任后,必須在經濟面與產業面上好好跟中國大陸探討以為連結,思考如何帶領臺灣產業界去跟對岸進行結合。他認為這完全是站在產業與經濟的面向上思考,跟政治并無關系。 黃紹庭表示,當然兩岸存在特殊的政治關系,但這是當權者必須要去解決的問題。當年李登輝戒急用忍,導致臺商企業無法赴大陸占領先機;馬英九開放的也唯有觀光外交而已,可是臺灣在經濟產業面上,應該是下一任“總統”要幫臺灣出條經濟的活路。 黃紹庭說,面板產業在全球已非“高科技”產業,制造過程更非什么高科技技術。臺灣政府若還在產業結構及產業提升上無法痛定思痛了解臺灣現在已無真正的高科技,并一再地自詡我們的半導體與面板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那就真的是關起門來自己在高興而已。 黃紹庭指出,大陸紫光集團日前要來收購臺灣部分半導體公司,但臺灣媒體一直把它解釋為政治行為。但他想請問,為何我們的臺積電從來沒人喊買?全世界現在還有什么企業是大陸買不起的嗎?但大陸為何今天不說他要買臺積電呢?黃說,因為臺積電自己擁有很強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包含他的技術市場與管理。臺積電今天可以達成這樣的成就,除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就是要幫助其他體質不夠好的,沒有全球競爭力的,讓這些企業可以長大。 黃紹庭說,大陸紫光想成為全世界一等一的半導體公司,來臺灣來買企業自然是瞄準具有競爭力、有技術、有市場的公司。產業界畢竟是個弱肉強食的地方,當你技術好、市場大,你自然就是大哥,這跟是不是中國大陸或臺灣是兩碼子事情。 黃再舉例,為何我們沒聽過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中芯要買臺灣的臺積電呢?因為中芯在臺積電面前永遠是老二。聯發科今天雖是老大,但地位已岌岌可危,因為聯發科在技術快要被追上了。臺灣的政府就應該去幫助這些科技公司讓他們的技術可以一直領先!除了企業內部的人才培育、技術領先與市場開發外,我們的政府還能夠為企業做什么,這應該是蔡英文政府未來要去找出真正專業、懂得業界歷史沿革、且具有實務面的人才,來協助企業升級。 對于2016年的臺灣景氣,黃紹庭坦言并不看好,他說,民進黨與蔡英文未來上臺除了需撇開意識型態之外,還有民進黨過去給外界反商的印象多少都會讓企業界卻步。他說,民進黨已經拿到“中央”政權了,未來真應該要好好找出些產經人才,替臺灣規劃經濟活路與方向。 來源: 中評社 |